×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最后的反击

第九章:中央机动割裂

“根据美联社10月13日的消息透露,美日两国首脑会晤后,两天以后,即10月15日凌晨,美日联军即在中国与朝韩边境的临江地区展开进攻。……有国际观察家分析认为,美日意图占领东北地区后,以中国的山海关沿线长城为界,在东北实施联盟自治。并可能将中国的内蒙古交由蒙古管理,成立所谓的‘大蒙古国’。……而据内部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俄国**特使已于16日12时抵达华盛顿。……”

李英帆静静地看着刚刚接到的军委战情分析摘要。

他的战车,沿着逶迤曲折的红旗峡谷贴着地,直向北方向开进。

一道道的沟坎,一丛丛的松树林,在车窗外急闪而过。

透过窗口,他看到,他的陆空第36旅一大群战车正密密的跟进。

中国产的这种新型陆空战车,是按照“一树之高”的要求设计的,可以贴地飞行,也可以腾空500米。

在他的上方,是空陆第12师的空战旅。他们装备着最新型的国产空战旋翼机。它们可以在3000米的高空跟世界最新型的战机一比高下。

“嗬,我们师真威风!”说话的是空战旅9营营长机上的驾驶员。

的确,从空中看去,整个陆空师的队形严密有序,防护得当。上空是空战旅,中空是防空旅,低空是三个空陆突击旅,居中的空陆火力支援旅。从侧面看,全师以“楔形”队形稳稳前进。

李师长的战车就位处火力支援旅和36旅之间。

这是共和国最精锐的空陆突击部队。全师连续三年在全军联合对抗大演习中名列前茅,第36旅尤其突出。正因为如此,李英帆36岁时直接从旅长接任师长。

这是他就任师长的第四个年头。但军衔仍旧是上校。

对于和平已久的中国国防军来说,首战至关重要。在全歼美国陆军第14空陆突击师第7特战旅时,他感到部队训练和实战根本是两码事。主要问题是通信太乱。尤其是在对方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各级指挥员在通信受阻的情况下,执行作战计划有些古板,结果导致许多不必要的牺牲。

这支部队底子很好,是红军老部队。敢打敢拼,作风顽强,技术精湛,但实战经验尚且不足。

想到这儿,他叹了一口气。

正想着,战车周围传来激烈的机炮声。他扫了眼球形观察屏。发现有许多蓝点急速向红色箭头切割。他转换了一下开关。正显示着车外的激战场景。

原来一批美制A80联合攻击机正在与空战旅的旋翼机激战。

在冲破掩护的空军战机屏障后,十数架A80直扑下来。不待下令,最顶头的一批旋翼机吼叫着上前迎击。

几架A80在十分灵活的旋翼机面前,还没有发射导弹,就被旋翼机打得凌空爆炸。后面的A80机虽然勉强发射了导弹,但多数被各战车的“大闭环系统”击落或引爆。被击中的空陆战车一个跟斗栽到山坡上……

正当中国的空陆第21集团军的先遣部队陆空第12师在抗击美机拦截时,美国第8集团军和日军满州里方面军(主要由一个空陆集团军组成)的一个军级混编特遣队已接近黑鹰口。

黑鹰口,是进入松辽平原的一个重要隘口。江辽公路正从隘口中通过。两侧树林茂密,山势由西到东,一直拖向大海。整个隘口和山脉,绵延二百里。山与山之间,不时夹杂着平原和山川,既适于空降,又适于建立补给地。

夺取这个隘口,就意味着谁控制了整个战场上的一道要么向北,要么向南进攻的前沿基地。

过了隘口后,沿江辽公路前行约十公里,则是一马平川的松辽平原。再向东南车行200公里,则是江辽公路的尽头,这就是整个嫩松平原之原——松辽平原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松阳城。

驻守黑鹰口的原本是中国武警的一个大队,战争爆发后,战区临时派出了黑鹰口附近的鹰峡县预备役团。黑鹰口有些国防工事,但长年失修,不堪重用。预备团到了后,只利用了不到10个小时,紧急抢修了一些坑道和隘口工事。临时装填起来的沙包东一个,西一个,成形的工事尚未伪装好。

由于临江城只守了不到20个小时,如此迅速的失守,使原本以逐次撤离的守备师部队的重型装备支撑防御的作战企图立即化为泡影,从上到下,谁也说不准黑鹰口到底能够为松阳的国防动员和纵深防御争取多长时间。

美日联军正向这儿冲来。其中第一梯队展开8个军,第二梯队展开2个军,另有第3野战空陆集团军同时登陆朝韩国,将担任联军的预备队。联军的先头部队就是攻占了临江城的那支军级混编特遣队。

当黑鹰口紧张地抢修工事时,预备役团的侦察排和武警的一个班担任警戒。

在隘口的三公里处,他们跟敌特遣队的先头坦克交上了火。在轻武器的射击声中,敌坦克已经冲到跟前。

敌快速坦克和跟进的空陆战车弃这支小部队于不顾,直插隘口。

刚刚架起的130反坦克炮刚打完第一批炮弹,就被临空的空陆战车的炮弹击毁。

敌大队人马直扑隘口工事的纵深。

在预备役团指附近,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山背下的坑道口打出几发130炮弹,击毁了敌特遣队战车。正待再度射击时,几辆坦克发现了这个支撑点,瞄准坑道口一阵猛轰,步兵迅速下车后,冲到团指附近。

预备役团显然没有丝毫的战斗经验,几名步兵抱着zha药刚刚起身,立即被坦克和步兵的弹雨打倒。

敌空陆战车迅速占领隘口,并放下了步兵。

隘口上迅速升起了星条旗和太阳旗,

同一时刻,战区前指艰难地收听到团长的最后讯息:“隘口已经失守,我军被压缩在各个坑道中。”

此时,在用火力封锁住坑道口后,空陆战车群中出来几辆喷火战车。它们居高临下,斜切着向洞口喷吐着火焰。

前指的副司令员看着全息屏幕,叹了一口气,只说了一句:“没想到——”

他颓然坐在椅子上。旁边的副参谋长止住了前来报告情况的参谋。

“快速进行火力突袭。”前指参谋长只匆匆在报告的参谋的纸上签上这几个字。

这在这一刻,战区特战大队启用了“利刃”系统。这种先进的火力引导和定位侦测技术,瞬时向空中发出一连串信号。

黑鹰口隘口后方,美日联军的特遣队还未及喘口气,士兵们忽然看到天空中划出数道黑点,黑点后方拖着一股白烟。当他们正要隐蔽时,空地中炸响了。

打下来的是东风71短程导弹,而且携带的是反坦克和步兵子母弹。几辆敌坦克刚要发动,只见几个伞式反坦克穿甲弹已经落到它们的顶装甲了。

爆裂——

尽管给暴露处的敌军以重大的杀伤,但随后赶来的“天蚕”反导系统迅速击落了后续的导弹。

敌大队人马快速地开向隘口附近的密林中。虽然太空中的中国“预卫8号”侦察卫星能够探测到目标的热源地,但具体方位却无法精确。

黑鹰口失守……

16日15时,在黑鹰口西南100公里处,空陆第12师师长的指挥车的球形屏幕上大大的打出这几个字。

同时获知,联军的两个空陆师和一个直升机旅有合围空陆12师的可能。

在以黑鹰口为轴心的战场上,战区前指的全息屏幕上显示的态势是:向北快速移动的红线,即将陷入从两翼围上来的两根蓝线箭头的钳击中。

“是撤,还是攻?”副司令员早恢复了常态。

而此刻,李英帆似乎充满了信心。在开进的途中,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美日联军联军虽然呈钳击的态势,但敌左翼运动的速度似乎很慢。而敌突击直升机旅却在三角阵形的底部离得很远。

他不大明白,立即打开机载电脑,查询作战数据库。

“黑鹰口以东密林高大,水库众多,山势陡峭……”但这似乎不是移动慢的主要原因。

沉默片刻,他立即下令:“36旅照直前进,34旅折向黑鹰口以东,35旅保障师左翼,攻击前进,支援旅位于34和36旅中间后方,防空旅分三个群分别配署,空战旅在队形**上空。”

而在老虎圩要塞区第8集团军指挥所中,全三维沙盘显示中国军在联军的威逼下被迫分兵,分向三个方向迎击。

“啊哈,中国军队上当了。”李微将军叼着雪茄咧着大嘴说了这么一声。旁边的沃特参谋长可没有笑。他还是怀疑地盯着沙盘。

一名美军中校进来后低声对沃特耳语了几句。沃特立即对李微说:“将军,我左翼的攻击部队进展缓慢,恐怕难以完成合围。”

“什么?为什么?肯尼这个家伙在干什么?”李微抽出嘴上的雪茄,右手挥舞着说了这一句。

“不,将军,肯尼没有失职,他报告上说,他的部队不时遭到不明方向和不明弹药的袭击,我判断是中国军的特战大队所为。”

“那就让他们扔下步兵消灭他们,大队继续合围。”

这——

“去办——”

“好吧!”沃特有些无奈。他扶了扶金丝眼镜。

而在红旗峡谷某地的红军空陆21集团军的地面指挥所里,气氛有些凝重,空气中透出大战前的紧张:

“12师到底何处?81师在何处?72师又在何处?”,“对,对,你告诉我详细的坐标,不要吞吞吐吐的。”……“什么,你们后勤支援队遭到空袭了,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怎么警戒的?……”

“空军吗?我们军长要和你们指挥员通话。”“喂,对,对,你们是不是要至少夺取两个小时的制空权。一小时,不行,不行,至少得两个小时。……你们损失比较大,我不管,我就要两个小时。对,对。”

“导弹旅吗?你19时50分时,向黑鹰口三个地区上空发射空天箔片弹,一定要持续两个小时。……”

“李师长吗?对,我是老乔,你可要小心呀!务必做好临战准备呀。对,对,我知道你的意图,但你也不能将美军当成傻子。不行,不行,你不要瞎跑。”

“哎,哎,怎么又没有声音了?”

呜——呜——,防空警报声响起,灯泡一阵亮一阵暗的。

但指挥所**的全三维全息沙盘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它接的是一个小型的自带式双用电源转换装置。来交流电时,它在蓄电,断了后,它用自己的小型发电机。

沙盘的模拟地形正以黑鹰口为中心显示着。红队分成三股,蓝队三股平行线段,肆意移动。在靠近海的一侧,有一股黑红色的线段静伏在那儿,而海上,红色和蓝色线段相互对峙着。

自以袭击战方式消灭美军空降特战旅后,真正要打的第一场攻坚战就要开始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